宋之问宋之问,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古诗渡汉江的拼音版如下:岭lǐng外wài音yīn书shū断duàn,经jīng冬dōng复fù历lì春chūn。近jìn乡xiāng情qíng更gèng怯qiè,不bù敢gǎn问wèn来lái人rén。《渡汉江》是唐代诗人李频(一说宋之问)创作的五言绝句,是《全唐诗》的第589卷第55首。它是诗人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前两句主要写追叙久居岭外的情况,后两句抒写接近家乡时矛盾的心情,表现出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挚爱之情和游子远归家乡时不安、畏怯的复杂心理。

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写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环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作者简介: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今建德李家镇)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大中八年,频中进士,调校书郎,任南陵县主簿,又升任武功县令。

《渡汉江》宋之问唐诗鉴赏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诗鉴赏《渡汉江》是宋之问诗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一首小诗,它之所以动人,自有其独到的地方。宋之问一生曾经历两次流放,第一次流放岭南是在神龙元年(705)春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第二年便逃归洛阳,匿居友人张仲之家里。这首小诗就是他逃归途中所作。
诗的开头“岭外音书断”,就是指诗人贬罗定后,与家人断绝了音信。可是下句说:“经冬复历春”,从寒冬到新春在这漫长的时日里,未得到家里一点消息。岂能不挂怀?这似乎有为自己北逃作辩解之意,第三句反说:“近乡情更怯”。既是渡汉江,又是近乡,这个地方必是襄阳无疑了,襄阳是唐代东西两京通向江南、岭南必经的要道。过襄阳向北即是河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