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可以说是宋代文人中的一个另类,他才高八斗,却抑郁不得志,奉旨填词成了他浪迹江湖的招牌。柳永的词多和烟花巷陌,歌儿舞女相关,提起柳永,我们很可能会想到一个风流倜傥的帅哥,会想到一个玉树临风的才子,会想到一个对酒当歌、笑傲江湖的达人,更会想到一个缠绵悱恻的多情诗人,可以这么说,最能代表柳永多情的作品应该首推雨霖铃,词学大家夏承焘先生等编注的唐宋词选中,对雨霖铃有这样一段批语: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

作者把他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这首词里。所谓失意,是指柳永没有考中进士。考不上,就留在汴京接着再考,何以言不得不离开京城?此疑如何解释呢?柳永雨霖铃是柳词和婉约派词的代表作,历代评论家对这首词的好评颇多。清代刘熙载称其善于点染,清代黄苏称其语平意密,今人刘永济称其善于写景传情。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不屑与达官贵人相往来,只嗜好出入市井,看遍青楼,寄情风月,醉卧花丛,怜香惜玉,直把群妓当倩娘他是最风流却又最坎坷的一代词坛高手。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死时靠歌妓捐钱安葬。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亦称为“群妓合金葬柳七”。所以又有不少人对柳永的品格大有微词。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一作乐安)人。其生卒年未见史籍明载,据今人唐圭璋《柳永事迹新证》,约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卒于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他的文学活动期间约略相当于仁宗朝(1023~1063)。其年齿与晏殊相近。因排行第七,故也称为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又做过余杭令,昌国州晓峰盐场大使,监督制盐,因此深知贫苦盐民的悲惨生活。
官租未了私租逼。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他的诗流传下来的不多,只有两三首。但即如上引《煮海歌》,已可见其风格和他的词完全不同,他为后人所重视的,是他在宋词方面的贡献。他在这方面之所以有显著的成就,和他生性放浪、风流倜傥的私生活有关,据宋人笔记,他因在〔鹤冲天〕词中说过: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为宋仁宗所不喜,说:此人风前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