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简介?杜牧简介杜牧之诺。牧之,唐代樊川俗家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宰相杜佑之孙,杜佑不仅是宰相,还是一位博学的学者,著有200卷的《通典》,杜牧简介及主要作品杜牧个人介绍及主要作品介绍1,杜牧(803-852),字牧之,唐景兆万年(今陕西Xi)人。杜牧简介杜牧:杜牧(803852),生于,唐京兆万年(今陕西Xi)人。
1、关于杜牧的资料杜牧(公元803年-约852年),字,号樊川,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Xi)人,唐代诗人。杜牧被称为“小杜”,以区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杜丽”。因晚年住在长安南樊川别墅,后被称为“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中文名:杜牧别名:杜牧国籍:中国出生地:中国陕西;出生日期:公元803年;死亡日期:公元852年;职业:一个文学诗人的代表作——龚放赋:《送别》中的名篇《龚放赋》,是晚唐宰相杜佑的孙子。
2、杜牧的资料杜牧(803-约852),本名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Xi)人,樊川俗人,汉族。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宰相杜佑之孙,杜之子。唐文宗大和第二年是26岁的秀才,被授予弘文馆职。后赴江西观使幕,转淮南观使幕,再入使幕。先后被国史馆编修,任食部、比比部、司勋,任黄州、池州、周目刺史。因晚年住在长安南樊川别墅,后被称为“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被称为“小杜”,以区别于杜甫和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杜丽”。延伸资料:杜牧友的个人著作《樊川文集》共20卷,由其侄儿裴编撰,后有人编撰《樊川外集》、《樊川别集》等。四部系列《樊川文集》共20卷,其他集1卷,外集1卷,按宋代刻本影印。还有清代杨寿昌的《苏静元英》宋版,是杨寿敬的书法家从凤山日本官库抄来的。这两本书可谓难得一见。
3、杜牧的简介及主要作品杜牧个人简介及主要作品介绍1、杜牧(803-852),生于唐景兆万年(今陕西Xi安),名牧之。杜佑之孙。大和进士何历任淮南节度使秘书、御史监、宣州团练裁判、殿中御史助理、内祀、左补缺、史馆编撰、司勋、袁外郎、黄、迟、穆、胡刺史。晚年居樊川,人称杜樊川。2.杜牧直爽,不拘小节,倨傲。自负而足智多谋,诗文皆名。这篇文章中最著名的作品是《阿房宫赋》,其诗明快隽永,绝句尤其被人称道,被誉为天下小杜。
他的代表作有《博秦淮》、《江南春色》、《赤壁》、《体悟江亭》等,家喻户晓。年轻的时候,我很擅长读《孙子兵法》。我曾经注意到孙子兵法的十三篇文章。他还撰写了《罪恶衍》、《战争论》、《保卫》、《原十六卫》等当代军事文学理论。会昌三年(843),赵义军大乱,李德裕上书用兵方法,被德裕采纳。樊川文集作者。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樊川诗歌札记》、《樊川文集》。3.《龚放赋》是唐代作家杜牧创作的一首赋。
4、杜牧的简介资料杜牧,,樊川俗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之子。下面是我整理的杜牧简介,供大家参考!杜简介穆(803 ~ 852)人,樊川人,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宰相杜佑之孙,杜之子。唐文宗大和第二年是26岁的秀才,被授予弘文馆职。后赴江西察使幕,转淮南察使幕,入察使幕。任国史馆编修,任食部、比比部、司勋,黄州、池州、周目刺史。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主要是咏史抒情。他的诗英俊潇洒,从世俗的事物切入。他在晚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杜牧被称为“小杜”,以区别于杜甫和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杜丽”。杜牧早年的事业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三,所以按照唐朝的习俗,他被称为“杜十三”。杜牧的政治才华出众。杜牧少年时,在唐宪宗讨伐藩镇,振奋朝政。学习后,他关心军队。后来,杜牧专门研究《孙子兵法》,写了《孙子兵法》十三篇,还写了很多施政报告。
5、杜牧简介杜牧(803-约852),本名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Xi)人,樊川俗人,汉族。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宰相杜佑之孙,杜之子。唐文宗大和第二年是26岁的秀才,被授予弘文馆职。后赴江西察使幕,转淮南察使幕,入察使幕。任国史馆编修,任食部、比比部、司勋,黄州、池州、周目刺史。杜牧简介杜牧之诺。牧之,唐代樊川俗家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宰相杜佑之孙。杜佑不仅是宰相,还是一位博学的学者,著有200卷的《通典》。
唐文宗年间,被一位学者授予《樊川文集》。他的诗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主要是咏史抒情。“小杜丽”四岁出生于晚唐,因其正直的天性而被排挤。渴望拯救世界和人民。他主张平藩镇,收复边疆。他在《姜妍录》中称赞谭忠,因为他能说服河北的城镇不要反抗朝廷。为了实现这些抱负,他主张读书要讲究“控乱兴亡之迹,赋兵之事,地势之险,古人之得失”(《李中丞书》)。
6、杜牧的简介?杜牧(牧之、樊川居士)生卒年:803 ~ 852书名:杜樊川,与李商隐并称“小杜丽”职业:诗人、散文家、弘文博物馆校馆馆员家庭背景:官宦世家(宰相杜佑之孙)代表作:《清明节》、《赤壁》、《江南》杜牧深受杜甫、韩愈的影响,善于融叙事、论辩、抒情于一体,
7、唐代诗人杜牧简介杜牧,(公元803-853),牧之人,京兆万年(今陕西Xi)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获博物馆校书郎。他在外地担任副官多年,后又先后督御史、编史馆,在饮食部、比比部、司勋任外交大臣,在黄州、池州、周目任刺史,最后在中书为官。晚唐杰出的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散文,其《阿房宫赋》为后人所读。他关注军事,写过很多军事论文,也注释过《孙子兵法》。
还有宋人补充的《樊川外集》、《樊川别集》一卷。《全唐诗》收录了杜牧诗歌八卷,晚唐诗歌如此柔美,以至于牧之对其进行了险峻的纠正。人们称它为小杜,以区别于少陵。七停龙神韵深远,晚唐诸派独独屈。人们称之为“小杜”,以区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杜丽”。牧之雄心勃勃,能言善辩,夸耀自己帮助世界的才能。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草苍劲有力,与其文章相合。”董其昌《荣泰集》云:“我见颜、刘之后,若非卿、(杜)亦名。
8、杜牧的简介杜牧:杜牧(803852),生于,唐京兆万年(今陕西Xi)人。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出生于一个具有浓厚文化传统的官宦家庭。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学者。曾祖父杜在玄宗时希望做一名伟大的边塞战士,爱好文学。祖父杜佑,中唐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担任过德宗、顺宗、宪宗的宰相。他一生好学,古为今用,写了200卷《通典》。父亲杜从去世,到袁外郎处任驾驶。
本来什么都没有,万卷书满。上下集二百,王(《冬至寄小侄阿翊诗》),杜牧的童年是富足而幸福的。杜佑的樊川别墅位于长安城南,有林挺之美,花木幽静,杜梅常在园中嬉戏,父亲和父亲相继去世后,家里日益贫困,吃的是野生的油蒿,没有夜烛。穆宗长庆二年(822),杜牧20岁的时候,已经学了很多经史,尤其是治乱和军事方面的知识,23岁写阿房宫赋。文宗大和二年(828),26岁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