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定风波此心安处是吾乡

云襄传第21集,苏怀柔说的我心安处皆吾乡,出自苏轼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此心安处是吾乡。意思是:这颗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之前,云襄在竹林深处被砍柴翁用一蓑烟雨任平生点醒,意思是:任凭蓑笠被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也是出自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这两句都出自苏轼,都出自一样的词牌名定风波,两首词的创作间隔也并不远,都带有旷达之意。

定风波此心安处是吾乡1、此心安处是吾乡”什么意思?

探究这句的意思,必须找到这句话最早的出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苏轼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不管是近代还是现代,引用这首古诗“万里归来颜愈少”这句,从而衍生出来的句子很多,然而“颜愈少”的原因是什么?

定风波此心安处是吾乡

”最后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才真正道出实情。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苏轼的好友王巩因为受到使苏轼遭杀身之祸的“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巩受贬时,其歌妓柔奴(寓娘)毅然随行到岭南。元丰六年(1083)王巩北归,出柔奴为苏轼劝酒。苏轼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

定风波此心安处是吾乡2、此心安处是吾乡是什么意思?

苏东坡的朋友王巩因受到苏东坡乌台诗案的牵连,被贬谪到广东。临行时王巩的妾室寓娘自愿随行(宋朝的妾是一种职业,跟后来的妾小老婆不太一样)。过了几年,王巩回来,苏东坡设宴款待王巩和寓娘。席上苏东坡问寓娘广东的境况应该不怎么好吧,寓娘说只要心安定,哪里都是故乡。苏东坡很感动,就写了这首词《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定风波此心安处是吾乡3、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的《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中“此心安处是吾乡”。“此心安处是吾乡”并非苏轼原创,是出自白居易语“无论天涯与海角,大抵心安既是家”白香山有几句诗:“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身心安处为吾土,岂限长安与洛阳”;“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等。坡仙在《定风波·长羡人间琢玉郎》中借好友王定国的侍妾柔奴之口化用了此中意境: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天堂是一种虚无的存在,一种心安理得的精神境界,一种对现实不满的美好幻想,而不单单是唯物历史学家所认定的麻醉人民革命斗志的虚无飘渺而不可实现的属于一种客观现实的未来世界。天堂虽是唯心的,却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人们追求物质的根本还是追求一种心中自我构建的天堂,一种自我满足感,而这首诗(虽然杂乱,姑且称为诗)就是我描绘的自己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