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咏史其四,咏史诗左思其四

咏史其六左思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左思,字泰冲,齐国临淄人。西晋著名文学家,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博学能文,貌寝口讷,出身寒微,不好交游。他的诗笔力充沛,质朴刚健,很少雕琢,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左思咏史其四

据史记荆轲传记载,荆轲在燕国与高渐离友善,常在市井中酣饮,高渐离击筑,荆轲哀歌和之,至于泣下,旁若无人。钟嵘评左思咏史说: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典即典难,怨即不平。所谓精切,即是指借古讽今的手法运用得精当贴切。所谓得讽谕之致是说左思作品具有鲜明的讽刺和批判现实的精神。咏史诗内容深刻、笔力雄健、气势豪迈、直率质朴,其风格与建安诗人相近,故钟嵘又有左思风力的佳评。

左思咏史其四1、左思的咏史八首最后四句用了哪些典故

典故:1,金张藉(或籍)旧业,七叶珥汉貂。金张,指西汉金日磾和张汤两家的子孙。金家从武帝到平帝七代担任内侍。张家子宣帝、元帝以来,子孙相继有十多人为侍中、中常侍。2,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冯公,即冯唐,汉文帝时人。他才能出众,但直到老年仍屈居低微的郎署。作用:左思不仅把犀利的批判锋芒,直指当时的社会现实,还批判了以往的士族制度。

左思咏史其四2、左思咏史名句是什么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注释①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涧:两山之间.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②离离:下垂的样子.苗:初生的草木.山上苗:山上小树.③彼:指山上苗.径:直径.径寸:直径一寸.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④荫:遮蔽.此:指涧底松.条:树枝,

左思咏史其四3、《咏史》左思赏析

诗一开头就用比兴的手法,以涧底松来比喻怀才不遇的寒士,以山上苗来比喻凭借门阀世代卿相的士族,深刻地揭露了西晋社会“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畸形现象。对扼杀人材的门阀制度发出了愤慨的抗议。诗歌的一开头,即展示了一幅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苍松以百尺之材,处于“涧底”;而径寸小苗。却高踞于山上,荫影还要档住“涧底松”。诗人以这个反常的白然现象作比兴,将人世间“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这一畸形的现象非常鲜明地突出出来。

一边是“蹑高位”的世胄,一边是“沉下僚”的英俊;一边是显赫一时的金、张旧家,一边是年老官卑的冯唐这一组组鲜明的对比,无可辩驳地证明着门阀制度的荒悖。因此,诗人痛切地感到:人的命运并不取决于他的才华,而是由他所处的“地势”高下来决定,全诗激荡着一股郁勃不平之气。尤其是结尾:“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采用反问句式,显得沉痛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