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叹花/怅诗。据说,这首诗里暗藏了诗人的过往,是诗人在惋惜自己曾错过了一段姻缘,下面就让我们来鉴赏一下,叹花/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诗人感叹,是自己寻访春色去的太晚了,以至于春尽花谢,也不必去埋怨是花儿开得太早,自然界的风雨变迁,使得鲜花凋谢,春天已然过去,绿叶繁茂,果实累累,可不是,这已经快到收获的季节了。

话说,当初杜牧游湖州,结识了一女子。杜牧一见倾心,便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迎娶。不曾想,十四年后,杜牧重返故地,该女子却已婚嫁三年。杜牧感叹其事,所以写下此诗。传说不一定可靠,但这里面却实实在在是隐藏着一个人生哲理。那就是机遇稍纵即逝,要学会抓住现在,否则悔之晚矣。

杜牧与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又别称杜樊川、小杜、杜十三。杜牧是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杜牧的代表作有《泊秦淮》《江南春》《阿房宫赋》《遣怀》《樊川文集》等。杜牧的诗、文均有盛名。杜牧的古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善于将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为一体,气格紧健,造句瘦劲。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

杜牧年轻时即好读兵书,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又著《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文论当代兵事。会昌三年(843年),昭义军乱,上书李德裕论用兵之法,为德裕采纳。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律诗,其数量相当可观,在《樊川文集》中约有一百余首,加上《樊川外集》与《别集》,约为一百六七十首。他的律诗在全部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艺术成就也很高,尤其是七律。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