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古诗,登幽州台歌古诗翻译及欣赏

唐代诗人王之涣曾在此遥望华岳,俯瞰黄河。如今登临其上,身临其境,果然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在中国的诗歌长河里一直熠熠生辉,浩浩汤汤的母亲河边,这座北方名楼遗世而独立,接天而襟地,注视着这片土地上雄伟的山河,唐诗里的鹳雀楼,是那么自然可亲,与我们没有任何的距离。虽然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吟诵登鹳雀楼这首诗,然而却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登临而上,体会千年前诗人兴致。

《登幽州台歌》古诗1、陈子昂的诗词《登幽州台歌》

【#诗词鉴赏#导语】《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下面就和一起来了解下陈子昂的诗词《登幽州台歌》,欢迎赏析!《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赏析】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登幽州台歌》古诗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诗。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道出了千百年来无数怀才不遇之士的共同心声。诗开篇便流露出生不逢时的感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来者”是指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但是,这样贤明的君王,前代不可见,后来者自然也来不及见到,这真是一种悲哀。

《登幽州台歌》古诗2、登幽州台歌古诗赏析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登幽州台歌古诗赏析,希望大家喜欢。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短诗没有比喻用典、大肆铺陈,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被视做初唐诗歌之绝唱,也是陈子昂的压卷之作。

怀才不遇,忧郁的陈子昂登台赋诗如果不介绍作者,我们从这首有着“金石之音”的短诗中不难想象,能作出如此高音远律的诗人必定是位顶天立地的奇男子、伟丈夫。不错,生活于初唐向盛唐过渡时期的陈子昂出生于富贵之家,受家庭影响,“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子昂是性情中人,好意气用事,年轻时他非常向往仗义勇为,打抱不平的侠义之气,并且在那时他便已怀抱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