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诗经3月12日t国风豳风狼跋1/2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译文老狼前行踩颈肉,后退又要绊尾跌,公孙挺着大肚囊,脚穿红鞋稳步踏,注释跋:践,踩。胡:老狼颈项下的垂肉,载:则,且,疐:同踬,跌倒,一说脚踩。公孙:国君的子孙,硕肤:大腹便便貌,赤舄:赤色鞋,贵族所穿,几几:鲜明。国风豳风狼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狼三则》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下面整理了原文及翻译,供参考。狼第一则原文及翻译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来,瞰(看,窥视)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狼)少却(退);及走,(狼)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肉者,不如姑悬诸树而蚤(早)取之。

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拂晓,黎明)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因有所顾虑而徘徊)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皮)价昂,直(价值)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遭遇祸患)之,亦可笑矣。译文: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屠夫卖肉回来,天色已经晚了。在他回家的路上,突然出现了一匹狼。

导语:《狼三则》选自《聊斋志异》。清代蒲松龄(16401715)所著《聊斋志异》卷六。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关于《狼》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作者: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