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莺燕问中国现代文学绵如卧蚕。梅寄傲曰:自白话小说兴盛以来,既未闻有将门者学项羽扛鼎万人敌,亦未闻有相门者学蔺相如五步之内血溅秦王,却屡见莫言公公学猫学狗之小说谩言谩语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举世盛誉狐兔蛇鼠,赞誉瘿枝瘿叶之美甚,美其名曰:揭露社会阴暗,实为莫言公公心理阴暗,其丑莫大焉,其耻亦莫大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中国文联作协尊崇西方文学,视持诺贝尔文学奖为殿试金榜。岂曰中国文学无衣无袍,而以诺贝尔文学奖为巾为冠乎?纵使天下举人进士不言,中国文联作协独不有愧于心乎?安知西方文学乃鄙陋之猫狗文学也。鄙陋之猫狗文学,乃下等之禽兽文学也。中国现代文学以诺贝尔文学奖为金鼎文斗,是自溃长城墙垣,如鼓槌鼓桴去势。

1.文言文翻译王冕读书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上,窃(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3)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4)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5)不听其所为?”冕因去(6),依僧寺以居。夜潜(7)出坐佛膝上,执策(8)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9)。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10),冕小儿,恬(11)若不见。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官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宋学士文集》)【注释】1、牧:放牧牲畜。2、窃:偷偷地,暗中3、辄:总是(常常)、就。4、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5、曷:通“何”,为什么。6、去:离开7、潜:偷偷地。8、执策:拿着书。9、达旦:到早晨,到天亮。

《王冕传》翻译:王冕,诸暨人。七八岁时,父亲要他在田垄上放牛,他偷偷地溜进学堂听学生们念书,听了就默默记在心里,晚上回来竟忘了牵牛。有人把牛牵回来,责备说踩了他们的田,他的父亲生气了,狠狠地用鞭子和棍子打他,可他事后还是一样。他母亲说:“孩子对读书痴迷成这样,你为什么不让他做他想做的事情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居在寺庙里,晚上就偷偷出来,在佛像的大腿上坐着,手捧着书就着长明灯诵读,一直读到天亮。
安阳的韩性听说后觉感到很惊奇,便把他收作弟子,学习儒学,后来成为通晓儒学的人。原文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