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考题像极了脑筋急转弯,在西游记这部名著中,最先被孙悟空收服的妖精?严格来说是猪八戒,选项只有玉兔精、蝎子精、白骨精、红蟒精等,你知道么?如果说这道题已经很创新,那么古文诗句题型有点超纲了,居然出了一道冷门的河中石兽,还有小学的登鹳雀楼,以及外国经典名著凡尔纳海底两万里,语文老师反复强调不考,结果还是出现了,除了无语,还是无语。

所以说中学语文考察的内容和题型,不可能是统一框架,高考有初中的知识,中考有小学的内容,不必诧异。作为语文老师,要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切不能给错误信息,不能说某些内容不考,那是不负责的行为。总之,语文只要把基础打牢,有大量阅读做保障,即便遇到偏题、怪题,都能迎刃而解,万变不离其宗嘛!我这个语文老师,看了安徽中考语文题,给整懵逼了,惭愧无语啦!

1.初中语文河中石兽古文古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

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译文: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原文: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译文: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原文: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译文: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原文: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译文: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原文: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译文: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佩服(它)是正确的道理。原文: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