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涤非教授人民诗人杜甫纳入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出了新版。原著名为杜甫研究,是萧先生20世纪50年代研究成果,1956年山东大学对其评语:杜甫研究是一部有创造性的作品,此书被认为是杜甫和唐诗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式著作,此书分六章分两部分,杜甫的生平约为全书的18%,,杜甫的思想作品与影响约82%。萧涤非的观点杜甫的人民性是一个亮点。

但是拔高杜甫,以时代的观点要求杜甫,杜甫非常关心土地,这是他的地主阶级本性所决定的,不免带有浓厚的时代要求。研究历史人物及其作品,必须考察其所处时代,不能以现代标准来衡量。我以为萧先生说杜甫人民性固然是他的研究心得,但是此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不免有时代的局限性,主观意识过于强烈,倾向性明显。这让我想到了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为了迎合,不免崇李抑杜。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没有什麼代表作;三十五至四十四岁,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

杜甫的作品古诗如下:杜甫最有名的十首诗词:《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望岳》、《绝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石壕吏》、《登高》、《月夜忆舍弟》、《蜀相》。1、《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杜甫。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杜甫的主要作品?杜甫的主要作品有:春望、望岳、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的主要作品有《望岳》,巜江畔独步寻花》,《登高》,《春望》等,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