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喝醉,就在去喝醉的路上。这不,李清照女士又喝醉了,今日阅读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女士醉酒后醒来,想想昨夜风雨摧残之下,不知道窗外的海棠花可还好?侍女打开窗帘回应她,还是昨天老样子,这怎么可能呢?应该是,绿叶满枝,而落花遍地了吧?一个是真的担心,一个是随口应付,妥妥的答非所问,驴头不对马嘴。

如梦令李清照诗句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赏析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

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如梦令》李清照宋,体裁;宋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翻译: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沉醉(在这风景中),(甚至)不知道回去的路。玩得尽兴了,而且天已经黑了,只好往回划船,不小心闯入了荷花池深处。赶快划呀,赶快划呀。不小心,惊动了在这里栖息的水鸟。
兴尽晚回舟,误入藉花深处。争渡,争渡③,惊起一滩鸥鹭,翻译:我时常记起有一次在溪边亭子里游赏,面对夕阳,开怀畅叙,游兴高,酒兴也高,陶醉得竟忘记了回家的水路。我尽情的游赏够了,已错过光线明亮的辰光,船一掉头,胡里胡涂地划进荷花的深处。于是大家抢着划呀,划呀,嘻笑声、摇橹声把满滩的水鸟也惊动得飞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