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2年春三月,苏轼游蕲水清泉寺时,望着寺庙旁边向西流淌的兰溪,作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兰花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松林中传出杜鹃鸟的叫声,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呢?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还能向西流淌呢!所以,不要在年老时感叹时光的流逝,这首词体现了词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全词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赏析,希望大家喜欢!蕲水,今湖北浠水,在黄州(今湖北黄冈)东。蕲水的清泉寺,下临兰溪。兰溪水出于箬竹山,溪旁多兰花,故名曰:兰溪。此词是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46岁的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作。

首句点名了兰溪得名的缘由山下溪边多兰。同时又点明了游兰溪的时令。兰刚发芽,芽虽短,但是生机勃勃长势很快,一个“浸”字写尽春兰的活力。次句写漫步溪边,“松间沙路净无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苏轼将“润”改为“净”,更加突出了兰溪的洁净和一尘不染。“萧萧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同时又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悲凉心情。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节奏划分如下: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作者苏轼。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一首春景词,借对春景的描写,抒发作者自己积极的人生理想。本文由大学高考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字词解释:浣溪沙:词牌名。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萧萧暮雨:白居易《寄殷协律》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萧萧暮雨郎不归’”,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门前流水尚能西:此句当为写实。《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