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第后赋菊唐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把菊花写出万千豪气的,唯有黄巢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黄巢借咏菊以抒抱负,全诗气魄恢宏,笔势刚劲,格调雄迈,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英雄形象。

描写菊花的古诗如下:一、《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写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诗人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意趣盎然,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三、《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花中四君子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菊花在秋季开放,故为秋的象征,人们甚至把九月称“菊月”。它秀美多姿,却不以姿色取媚于人,而已素雅坚贞博得人们的称赞。人们爱它清秀不俗的外表,更爱它凌霜傲雪的风骨,千百年来,菊花成为高洁隐逸、顽强不屈精神的象征,它以其独特的风姿神韵活跃在文人墨士的诗词中。
说明菊花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早就结下不解之缘。汉朝时,菊花被当作滋补的药品,菊花酿成的酒被称为长寿酒;不仅如此,菊花苗还可入菜,因此,最初菊花是以食用和药用为人们所青睐的,到了晋朝时,陶渊明爱菊成癖,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广为流传,至此,菊花便有了“花中隐士”的美名。菊之知己陶渊明是菊花的知己,他赋予菊花敢于直面风霜的坚定不移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