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二首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其一: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其二: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悯农二首·其一》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全文描绘了粮食丰收、硕果累累的景象,表现出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然而在辛苦背后,农民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由此表现出劳动人民受剥削的现实以及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悯农二首·其一》的作者《悯农二首·其一》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绅。李绅最著名的诗是《悯农》,其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为千古传诵的诗篇。

《悯农》二首,清,李绅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mǐn]农:同情、怜悯生活艰辛的农民。禾:谷类植物的统称。当午:正午、中午。餐[cān]:食物,这里指米饭。皆:都。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依旧锄地,汗珠一颗一颗地掉落在土地上。又有谁知道这盘中的米饭,每一粒都都饱含着农民伯伯的辛勤劳作?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粟[sù]:泛指谷类,这里指粮食作物的种子。秋收:一作“秋成”。万颗子:子,指粮食颗粒。万颗,形容收获的粮食很多。四海:全国,普天之下。闲田:荒芜废弃的土地。犹:还。译文:春天的时候播种下一粒种子,到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荒芜废弃的土地,可依旧有种田的农夫被饿死。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无锡(今江苏)人。
3、悯农二首其一翻译chūnzhòngyīlìsù,qiūshōuwànkēzǐ。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sìhǎiwúxiántián,nóngfūyóuès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作品原文《悯农二首·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