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百字145马嵬20230525马嵬昨天读李商隐马嵬的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有人谈及此用逆挽法,极遒劲跳脱。深表赞同之外,也有一点愚见,即可能是受到平仄韵脚的限制而做出的必要调整,所谓逆挽或跳脱,就是没按时间的先后来铺叙,本来是先有二人相爱的朝夕不离,后来才发生的六军驻马,诗行到此,首先要照顾与上一句的平仄一致,然后就要考虑韵脚用哪个字更合适。

七夕,牵牛,就来了。这对于古人来说不是问题,到了今人就不能不注意。今人虽然不玩这个游戏了,可规矩还在。用规矩回看古人的诗,就必须要佩服人家有大本事,技法高超。换句话说,只有逆挽跳脱,才符合律诗的规矩。附:马嵬二首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貌似不会自己不知道到网上找啊?李商隐做《锦瑟》,其情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深深埋藏于字里行间,非一般闲情锁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却又能在无限回忆中,轻笑感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令人不胜怅惘了!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马嵬》原来并没有读过,更谈不上有什么深层次的理解,刚看了下,觉得要说对比反衬的话,第三联到时一个例子:“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

《马嵬(其二)》的写作手法诗歌在艺术上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的手法。例如:颔联中,诗人用“虎旅传宵柝“就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同时,诗人还用宫廷中的鸡哨人报晓筹“反衬马鬼驿的“虎旅传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境跃然纸上。再如:颈联中“六军同驻马“和“七夕笑牵牛吻”成对比,意义丰富,耐人寻味。玄宗当年七夕和杨贵妃“密相誓心“;要“世世为夫妇“,
3、马嵬二首的作者简介李商隐,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诗歌成就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